谢颐师见过
云卷道者方昼睡,有僧奚为入桑杞。
惠然相过穷壑底,共谈儒流佛宗旨。
二家之风亦颓靡,吹而飏之谁为起。
寒灰煨芋香透纸,呼童就邻一赊米。
作糜煮菜相料理,吾穷于世无比拟。
殷勤相觅有吾子,谩书七字聊送似,
往供天嫔泣山鬼。
惠然相过穷壑底,共谈儒流佛宗旨。
二家之风亦颓靡,吹而飏之谁为起。
寒灰煨芋香透纸,呼童就邻一赊米。
作糜煮菜相料理,吾穷于世无比拟。
殷勤相觅有吾子,谩书七字聊送似,
往供天嫔泣山鬼。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道士和一位僧人的偶遇,展现了两种思想碰撞下的生活情趣。全诗用日常场景传递深刻哲理,语言平实却耐人寻味。
开头四句像电影镜头:白云缭绕的道观里,道士正在午睡,突然有位僧人穿过桑树林来访。他们在山沟深处相遇,兴致勃勃地讨论起儒家和佛家的思想精髓。这里的"云卷道者"和"入桑杞"的僧人形成有趣对比,暗示着不同生活方式的交汇。
中间部分笔锋一转,指出儒佛两家学说都已式微("颓靡"),像快要熄灭的火苗。但紧接着出现温馨场景:烤芋头的香气穿透纸张,道士让童子去邻居家借米,两人一起煮粥做菜。这个充满烟火气的细节,把高深哲理拉回现实生活,说明思想交流最终要回归生存本真。
最后诗人自嘲是世间最穷困的人,却为有人专程来访感到温暖。他用随手写的七言诗相赠,说这诗可供"天嫔"(可能指山中女神)品读,让"山鬼"感动落泪。这种夸张说法透着幽默,把严肃的思想交流化作山间雅趣。
全诗妙在将哲学讨论融入生活琐事:烤芋头、借米、煮菜这些日常场景,与儒佛宗旨的宏大命题形成反差,反而更生动地展现了智者的生活态度——真正的思想不在云端,而在生火做饭的烟火气里。末尾的自我调侃更显出超脱的境界,说明精神的富足远比物质重要。
周文璞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