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怀 其一 (壬戌(清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年,十九岁))

高楼极目惨烽烟,此日登临气黯然。
战血色斑芳草地,悲歌声缭杏花天。
奇才姑负弓刀利,词客谁销兵甲坚。
隐隐春光依旧到,澄清揽辔问何年。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战火纷飞的年代,作者登高远望时内心充满忧愤。他用简单却有力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战争对美好春光的摧残。

开篇"高楼极目惨烽烟"直接勾勒出战争场景——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战火硝烟。"芳草地"上沾染着血迹,"杏花天"里回荡着悲歌,这两个本该代表春天美好的意象,却被战争完全破坏。这种强烈的反差让人心痛。

中间四句表达了作者的愤懑和无奈。他感叹有才能的人被迫拿起武器,文人墨客也无法化解战争的残酷。"弓刀利"和"兵甲坚"的对比,凸显了个人在战争面前的无力感。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亮点:尽管隐约还能感受到春光,但作者握着马缰追问——这混乱的世道何时才能恢复清明?这个画面既充满希望(春光仍在),又饱含焦虑(不知何时能太平),生动传达了年轻人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用春天反衬战争,用美景对比惨状,让读者在美好与残酷的交织中,深刻体会到战争的罪恶。作者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意象的强烈碰撞,让情感自然流露,这正是这首诗打动人心的地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