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佛教寺庙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
首先,诗中提到的“天竺寺”和“檀古道场”让人联想到一个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这里的“水月白衣相”则给人一种纯净、超脱的感觉,仿佛寺庙中的佛像和僧侣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光辉之中。
接着,“真珠般若林”和“多宝如来藏”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神秘感。这里的“真珠”和“多宝”象征着佛法中无尽的智慧和宝藏,让人感受到一种深不可测的力量。
“梵相四天王,唐塑八金刚”则描绘了寺庙中的各种佛像和护法神,他们威严而庄重,守护着这片净土。这些形象不仅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精湛,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保护力量。
“佛隐松间塔,僧推云外窗”则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寺庙的宁静与自然的壮丽相结合。松林中的佛塔若隐若现,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而僧侣推开窗,看到的则是云雾缭绕的远方,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最后,“虚堂,法鼓惊天上;长廊,游人惹御香”则通过声音和香气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真实的场景。法鼓声震天动地,仿佛能唤醒沉睡的灵魂;而长廊中游人的脚步和御香的气息,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尘世的喧嚣与寺庙的宁静之间的对比。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一个充满禅意和神秘感的佛教寺庙景象。它不仅让人感受到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也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净土。
赵善庆
赵善庆(?-1345年后),元代文学家。一作赵孟庆,字文贤,一作文宝,饶州乐平(今江西乐平县)人。《录鬼簿》说他「善卜术,任阴阳学正」。著杂剧《教女兵》、《村学堂》八种,均佚。散曲存小令二十九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蓝田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