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十三间楼避暑时的情景和心境。
开篇两句“窗暗时时雨,门开处处山”通过对比,展现了避暑地的环境特点:窗外时常下着雨,显得有些昏暗,但一打开门,眼前却是连绵起伏的山峦。这样的环境既清凉又开阔,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接下来两句“心苏解衣后,愁破立谈间”则表达了诗人在这里的放松与释怀。解开衣襟,凉风袭来,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与友人交谈片刻,原本的忧愁也烟消云散。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传达出避暑带来的身心愉悦。
“枕簟长相待,功名久不关”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心境。枕席和竹席是避暑的常备之物,诗人在这里暗示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闲适的生活,不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这是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显示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满足与享受。
最后两句“论文非小陆,愧色满颜间”则带有自谦的意味。诗人提到“小陆”,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才子,而自己与之相比,自愧不如。这种谦虚的态度,既表现了诗人的谦逊,也透露出他对学问和才华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在避暑时的闲适与超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学问的敬畏。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读来令人感到宁静与放松。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