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寄凌髭放》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诗的开头“雨霁留君住,江深放棹归”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象,诗人希望友人能多留一会儿,但江水很深,友人不得不乘船离去。这里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也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接下来,“碧云虚野寺,春雾重征衣”进一步描绘了自然景色:碧蓝的天空下,野外的寺庙显得空旷而宁静;春天的雾气笼罩着行人的衣物,给人一种朦胧而沉重的感觉。这里的“征衣”暗示了行人的旅途艰辛,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在外奔波的关切。
“道在经行迹,时危畏钓矶”则转入对时局的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道理在于实践和行动,但在时局动荡的背景下,即使是钓鱼的矶头也让人感到畏惧。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友人在外安全问题的担忧。
最后,“衡门来剥喙,营虑及秋微”描绘了诗人在家中听到敲门声,心中不禁为秋天的微妙变化而忧虑。这里的“秋微”既指秋天的细微变化,也暗喻时局的微妙变化,诗人通过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友人归来的期盼和对时局的深刻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局的忧虑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读来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