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石桥寻黛溪遂至摩诃峰下

日落山气凉,清流自回转。
穷源不知劳,渐忘溪路远。
幽石各奔峭,修树亦婉娈。
遥睇径难测,回瞩途屡变。
寂历众山响,萧条晚风善。
微径暮樵出,悬崖归鸟见。
须臾夕霏收,残阳四山遍。
新月忽清扬,馀霞自舒卷。
稍觉葛衣轻,幸藉孤筇健。
平生丘壑人,兹言庶能践。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黄昏时分,沿着山路探索自然美景的旅程。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美丽的山水画卷。

诗的开头,“日落山气凉,清流自回转”,描述了夕阳西下,山间的空气开始变得凉爽,清澈的溪流在山间曲折蜿蜒地流动。这设置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环境背景,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接下来,“穷源不知劳,渐忘溪路远”是说,诗人沿着溪流探索,忘记了走过的距离和路程的遥远,沉浸在自然的美景之中。这种忘我状态,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幽石各奔峭,修树亦婉娈”,诗人赞美了山间各处的奇石和修长的树木,形象生动地勾画出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美丽。这里的“奔峭”意指岩石形态各异,陡峭险峻;“婉娈”形容树木形态优美,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遥睇径难测,回瞩途屡变”中,“遥睇径难测”描述了诗人抬头远望,发现山路险峻难以预测,“回瞩途屡变”则是说他回头望去,发现前方的路途变化多端。这反映了诗人探索旅程中的艰难和挑战。

“寂历众山响,萧条晚风善”,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寂静的山间画面,晚风吹拂,带来一种清冷之感。这里,“寂历”形容山间寂静,而“萧条”则更加强调了晚风的清冷、空旷。

“微径暮樵出,悬崖归鸟见”,诗人看到山间小径上出现了樵夫,悬崖上飞着归巢的鸟,这些细节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须臾夕霏收,残阳四山遍”,随着时间推移,天色渐暗,山间云雾渐散,残阳斜照在四周的山峦上,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宁静的氛围。

“新月忽清扬,馀霞自舒卷”中,新月明亮,晚霞渐渐消失,景色变得清新明亮。这句诗描绘了黄昏时刻的美丽景象。

“稍觉葛衣轻,幸藉孤筇健”,诗人感到身上的葛衣变轻了,依靠着竹杖,身体健壮,这暗示了诗人通过这次旅行,身心得到了放松和舒展。

最后,“平生丘壑人,兹言庶能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并表示自己将践行这种对自然美景的追求,实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追求心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