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坐

茅窗燕坐野萤飞,静夜荷香藕带肥。
永巷乱蛩喧古屋,戌楼明月上秋旂。
催诗客子书残叶,如练天河送捣衣。
荒草亦知人意懒,又添数尺近双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寂寥的秋夜场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意象,传递出诗人内心的闲适与淡淡的孤独感。

前两句写诗人坐在茅草窗边,野外的萤火虫飞舞,静夜里荷花的香气和肥嫩的莲藕让人感受到夏末秋初的气息。"野萤飞"和"藕带肥"这些细节让画面充满生机,同时又带着夜晚特有的静谧。

中间四句将视野扩大:深巷里蟋蟀的鸣叫声回荡在古老房屋中,戍边城楼上的明月照亮了秋日的旗帜。这里"乱蛩喧"的嘈杂与"明月"的静谧形成对比,暗示着远方可能有的战事与眼前的安宁。接着写诗人自己——一个"催诗客子"(被诗兴催促的旅人)在残破的树叶上写诗,看着银河像白练一样横贯天空,远处传来捣衣声。这些意象既展现了秋夜的典型特征,也透露出诗人的文人雅趣和漂泊之感。

最后两句最有趣:诗人说连荒草都懂得他懒散的心情,故意又长高了几尺,都快碰到门了。这种拟人化的写法让无情的草木也有了灵性,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诗人闲适慵懒、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

全诗的魅力在于:明明写的是寂静的夜,却通过萤火虫、蟋蟀、捣衣声等声音和动态的描写,让画面静中有动;明明是个人的闲坐,却通过戍楼、秋旂等意象暗示着更广阔的社会背景;最后用荒草"懂事"的调皮笔触,把整首诗从可能的忧郁情绪中拉出来,留下一个轻松幽默的结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