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侍华光殿曲水宴代人应诏诗 三

悬象着明。
离光乃位。
我有储德。
徽猷渊备。
长寿察书。
龙楼回辔。
重道上庠。
行遵儒肆。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宫廷盛宴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帝王尊儒重道的治国理念。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句"悬象着明,离光乃位"用日月星辰的规律运行,比喻帝王统治的正当性——就像日月各居其位般,君王也自然应当坐在这个尊贵的位置上。

中间四句是帝王的自述:"我有储德"是说积累的德行,"徽猷渊备"指深远的谋略,"长寿察书"表现勤政读书,"龙楼回辔"描写帝王车驾往返宫阙的威仪。这就像现代领导说自己"德才兼备、勤政爱民"的述职报告。

最后两句"重道上庠,行遵儒肆"是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帝王重视教育(上庠指最高学府),遵循儒家治国之道。就像现在强调"科教兴国"的理念。

全诗用典雅的意象包装了一个核心信息:通过描写宫廷盛宴的场面,彰显帝王以儒家思想治国的正统性。就像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文学化的语言传递治国方略,既展现文化底蕴,又表明执政理念。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