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沿漳水而行,傍晚时分所见到的景色。让我们一步步来分析:
1. 漳水东流绕碧湾:诗人站在河边,看见漳水向东流去,环绕着碧绿的水湾。这里描绘的是一个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象。
2. 风蒲猎猎夕阳间:风轻轻吹过,水边的蒲草随风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夕阳的余晖下,这些景象变得更加生动。这里通过蒲草的动态,加上夕阳的静谧,构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3. 帽檐不奈黄尘满:诗人当时戴的帽子已经被飞扬的尘土沾满了。这里暗示诗人可能是在尘世中奔波,风尘仆仆,但也暗示了旅途的辛苦和不顺。
4. 赖有磁州数点山:尽管被尘土包围,但诗人抬头看到远处的磁州山上,几处山峰隐约可见。这几句诗通过“赖有”(幸好有)和“数点山”(几处山峰)形成了对比,突出自然景物中的安心和希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诗人情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心境。虽然尘世中的奔波让人心生疲惫,但远处美丽的山景却让人感到一丝安慰和希望。这种对比和转变,使诗作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