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写了作者独坐时的内心感受和对世事的思考。
开头两句提到“玄”和“禅”,说明作者在思考一些深奥的哲学问题,试图通过参悟道理来理解世界。接着,作者静坐在那里,看着阳光透过缝隙中的灰尘,突然意识到人间处处都是纷扰和喧嚣。
中间两句,作者自嘲自己像春天一样老去,闲散懒散才是真实的生活状态。鸟儿不停地啼叫,似乎在打扰他,让他感到烦恼。只有“提壶”(可能指饮酒或品茶)才能让他暂时忘却这些烦恼,其他声音都不愿意再听。
整首诗词充满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宁静的渴望。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纷扰世界中寻求内心安宁的心境,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很容易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因为很多人也在忙碌的生活中渴望找到片刻的宁静。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