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黄埃飞百尺,难辨马头人。
只有云生处,都无一点尘。
三冬及半春,雪白不盖地。
遂令墙头蒿,枯黄刺天际。

现代解析

《偶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干旱、尘土飞扬的景象,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黄埃飞百尺,难辨马头人”,描绘了风沙极大的场景,尘土飞扬到百尺高,连马头和人影都难以分辨。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环境的恶劣和生存的艰难。

接着,“只有云生处,都无一点尘”则形成鲜明对比。只有在云层升起的地方,才没有一丝尘土。这里的“云生处”可能象征着一种理想中的净土,与现实的尘世形成强烈反差,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洁净生活的向往。

在后两句中,“三冬及半春,雪白不盖地”进一步强调了干旱的严重性。整个冬天和半个春天,雪都没有覆盖大地,说明天气异常干燥,缺乏降水。这种极端的自然条件让原本应该生机勃勃的季节变得荒凉。

最后,“遂令墙头蒿,枯黄刺天际”描绘了墙头的蒿草因为干旱而枯黄,仿佛刺向天际。这一形象不仅突出了干旱的严重性,也象征了人们在恶劣环境中的挣扎与不屈。蒿草虽然枯黄,但依然顽强地生长,甚至显得有力,暗示了生命在逆境中的坚韧。

整首诗通过对干旱、尘土、枯草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中的对比和象征手法,使得读者能够在简单的自然景象中感受到复杂的情感和哲理。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