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郑寄示庚午旧历元日试笔之作次韵奉答三首 其三 (庚午-辛未)

得酒从今莫苟辞,冥心观化欲何疑。
即看沧海横流日,恐是明夷待访时。
眼底虫沙行共尽,吟馀松竹一相思。
耐寒尚有西山翠,物外追寻傥可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得酒从今莫苟辞”可以理解为:既然有酒,那就痛快地喝,不要推辞。这里诗人似乎在说,面对现实的无常,不如把握当下,享受生活的片刻安宁。

接着,诗人说“冥心观化欲何疑”,意思是静下心来观察世间的变化,不必有太多疑虑。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命运的坦然接受,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变化,不必过于纠结。

“即看沧海横流日,恐是明夷待访时”这两句描绘了一个混乱的时代,沧海横流象征着世事的动荡,而“明夷”则暗示着光明可能被遮蔽,象征着黑暗中的等待。诗人似乎在说,虽然眼前的世界充满了混乱,但或许这正是新秩序即将到来的前兆。

“眼底虫沙行共尽”一句,用“虫沙”比喻渺小的人或事物,暗示着在历史的洪流中,许多东西都将消失殆尽。而“吟馀松竹一相思”则表达了诗人对松竹这类坚韧不拔的植物的思念,暗喻自己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最后两句“耐寒尚有西山翠,物外追寻傥可期”,诗人以“西山翠”象征坚韧的生命力,即便是严寒中,依然有翠绿的存在。而“物外追寻”则表达了诗人对超越世俗的追求,暗示着在混乱的世界中,依然有美好的东西值得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动荡的时代,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