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 其十四 (丁亥)

孝廉素游侠,六艺兼文武。
楼船驻太湖,敌至骤风雨。
髵䰄满船头,羽箭大如柱。
壮哉葛孝廉,一呼双睛努。
手刃四、五人,群胡舌为吐。
力尽乃自刭,既殁有馀怒。
埋骨秋草中。
千年长不腐(丹阳葛孝廉鳞,字苍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葛鳞的孝廉(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功名)英勇抗敌、壮烈牺牲的故事。全诗语言直白有力,充满热血豪情。

开头四句介绍了葛鳞的身份和才能——他不仅是读书人(孝廉),还精通武艺(六艺兼文武),在太湖一带率领水军驻守。这里用"素游侠"形容他平时就有侠义精神。

接下来四句描写战斗场面:敌人突然来袭(骤风雨),敌船上满是胡须浓密的士兵(髵䰄满船头),射来的箭像柱子一样粗大。这里用夸张手法突出战斗的激烈和敌人的凶猛。

然后六句集中刻画葛鳞的英勇形象:他怒目圆睁(双睛努),亲手杀死四五个敌人,吓得敌人目瞪口呆(舌为吐)。直到力竭才自刎而死,死后仍保持着愤怒的神情。这里"馀怒"二字特别传神,让人感受到他死不瞑目的悲壮。

最后两句写他的精神永存:虽然尸体埋在秋草中,但英名千年不朽。这个比喻既写实(秋草中的尸骨)又写意(精神长存),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有三点:
1. 反差美:文弱书生变身铁血战士的形象反差
2. 细节描写:如"双睛努""舌为吐"等生动细节
3. 悲壮美:明知必败仍奋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诗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形象,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了那场惨烈的战斗,感受到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气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