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轩辕台
洞庭之水浮天地,中有君山若螺髻。
山上谁崇百尺台,黄云紫雾常徘徊。
相传昔日轩辕子,铸鼎烧丹此遗址。
丹成白日升苍穹,黎民独抱乌号弓。
千年事往今何在,吊古临风增感慨。
呜呼真伪谁得知,日暮平芜鸟乱飞(以上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二六)。
山上谁崇百尺台,黄云紫雾常徘徊。
相传昔日轩辕子,铸鼎烧丹此遗址。
丹成白日升苍穹,黎民独抱乌号弓。
千年事往今何在,吊古临风增感慨。
呜呼真伪谁得知,日暮平芜鸟乱飞(以上明张邦翼《岭南文献》卷二六)。
现代解析
这首《咏轩辕台》描绘了洞庭湖与君山的壮丽景色,并通过历史传说表达了对往事的感慨。
开头两句,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和君山的秀美。洞庭湖的水仿佛能托起天地,而湖中的君山则像女子的发髻一样小巧玲珑。这种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宏伟与细腻。
接下来,诗人提到了君山上的百尺高台,黄云和紫雾时常缭绕,给人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感觉。这里引出了一个古老的传说:相传黄帝(轩辕)曾在这里铸鼎炼丹。炼丹成功后,黄帝升天成仙,留下了黎民百姓独自怀念他的弓箭(乌号弓)。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慨千年过去,这些传说和遗址依然存在,但真相却难以考证。他站在高台上,迎着风凭吊古人,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最后,诗人以一句“日暮平芜鸟乱飞”收尾,描绘了黄昏时分,鸟儿在平原上自由飞翔的景象,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自然的永恒。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历史传说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历史真相的疑惑。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