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过去时光的感慨和对当下情感的含蓄抒发。
首句“六十年来迹孰寻”,诗人感慨自己六十年的经历,仿佛过去的足迹已经难以追寻,透露出一种时光流逝、往事如烟的无奈。第二句“惊闻把臂又双林”,提到“把臂”和“双林”,可能是与友人重逢的场景,既有惊喜,也隐含了对友情的珍视。
第三句“含情莫问同光事”,诗人含蓄地表示,不要再去追问过去共同经历的辉煌或美好的时光。这里的“同光事”可能是指与友人曾经的共同回忆,但诗人似乎在暗示,过去的荣光已经不再重要,或者不想再提起。最后一句“祇有西山雨意深”,把情感寄托在眼前的景色中,西山的雨意深沉,仿佛在呼应诗人内心的情感,既有忧伤,也有对当下时刻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时光流逝、友情重逢以及对过去的淡然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它既有对往事的追忆,又有对现实情感的含蓄表达,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这样一首诗,既能让读者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也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
郑孝胥
郑孝胥,(1860年5月2日——1938年)字苏龛(苏堪),一字太夷,号海藏,尝取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诗意,颜所居曰‘海藏楼’,世称‘郑海藏’。中国福建省闽侯县人。工诗,擅书法,为诗坛“同光体”宣导者之一。著有《海藏楼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