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南都诗。正德甲戌年四月升南京鸿胪寺卿作)

残暑须还一雨清,高峰极目快新晴。
海门潮落江声急,吴苑秋深树脚明。
烽火正防胡骑入,羽书愁见朔云横。
百年未有涓埃报,白发今朝又几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狮子山上远眺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和对个人功业未成的感慨。

开头两句,作者写残暑被一场雨冲洗干净,站在高峰上远望,天气晴朗,心情也随之舒畅。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开阔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作者写到海边的潮水退去,江水奔流的声音显得急促,而吴地的秋天已深,树木的根部清晰可见。这里通过江水和秋树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深沉的氛围,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

第五、六句,作者笔锋一转,写到了边防的紧张局势。烽火台正在防备北方胡骑的入侵,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羽书)让人看到北方的乌云,心中充满忧虑。这两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反映出当时边疆局势的紧张。

最后两句,作者感叹自己年岁已高,却未能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白发又添了几根。这里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也有对自己功业未成的遗憾,体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总体来看,这首诗词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和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功业的反思。它既有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深沉的情感。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