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深夜独坐时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开头两句用"来雁无消息"和"寒蝉久寂寥"两个自然意象,暗示了孤独和寂寞的状态——大雁没有带来远方的消息,寒蝉也早已停止鸣叫。这里用动物来反衬人的孤独。
第三四句"鬓毛随日化,吾意得诗消"直接写人的状态:头发一天天变白,心中的愁绪只能通过写诗来排解。这里透露出对衰老的无奈和对诗歌创作的寄托。
五六句"楼影三更淡,天星几夜摇"描写深夜景象:楼影在半夜变得模糊,天上的星星似乎也在摇晃。这些景物描写烘托出深夜的静谧和诗人内心的不平静。
最后两句"眼中无长物,拄颊又明朝"最打动人心:眼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东西,只能用手托着脸等待又一个黎明的到来。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诗人的百无聊赖和对新一天的期待。
整首诗用简练的语言,通过深夜的景物和诗人的动作,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孤独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孤独",而是通过周围的景物和自己的行为让读者感受到这种情绪,这正是古典诗词含蓄之美的体现。
敖陶孙
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东塘人”。淳熙七年(1180年)乡荐第一,客居昆山。在太学,曾写诗送朱熹,又作诗悼赵汝愚,忤韩侂胄。庆元五年(1199年)进士。历任海门县主簿,漳州府学教授、广东转运司主管文字。因临安书商陈起刊刻《江湖集》受株连贬官。官至温陵通判。宝庆三年(1227年)卒。著有《臞翁诗集》2卷,收入《南宋群贤小集》。《江湖集》、《江湖后集》可见其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