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午后图景,通过几个生动的画面传递出质朴的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天气变化:午后的云层时而遮住阳光,溪水上涨漫过了岸边的石头。这种忽明忽暗的光影和流动的溪水,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动态感。
中间四句聚焦三个生活场景:小港口停满渔船,深巷里卖酒的店铺很少,说明这里不是热闹的市集;放牛的孩子在牛闲逛时自己睡着了,展现出乡村特有的慵懒;蚕农们要等蚕结茧后才回家,点明了养蚕时节的忙碌。这些细节真实反映了农家的日常节奏。
最后两句由近及远:河对岸的人家正在煮茧抽丝,"缫声"(煮茧抽丝的声音)从青翠的山间传来。这个声音描写特别巧妙,既点明了季节(蚕事将尽的初夏),又以声音衬托出环境的清幽。
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拍摄的一组乡村镜头,通过渔船、孩童、蚕农、缫丝声等元素,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质朴美。诗人捕捉的这些平凡瞬间,恰恰展现了农耕生活中最动人的诗意。
陈必复
陈必复,字无咎,号药房,长乐(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间居封禺山中,结屋为药房吟所。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江湖后集》卷二三)。十一年为林尚仁《端隐吟稿》作序。著作已佚,仅《南宋六十家小集》中存《山居存稿》一卷。事见《南宋六十家小集·端隐吟稿》序。陈必复诗,据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及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后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