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雪窦山的长老,展现了他远离尘嚣、静心修行的生活状态。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透露出深邃的禅意。
首联"绝顶久潜隐,心闲道更真"直接点明长老长期隐居高山之巅,内心宁静,对佛法的领悟也更加纯粹。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
颔联"山深林下雪,堂静昼无人"用白描手法勾勒出山中景象:幽深的山林覆盖着白雪,寂静的禅堂白天也空无一人。这两句看似简单,却营造出一个与世隔绝的纯净世界。
颈联"云抱看经石,禽接入定身"是诗中最富画面感的句子。白云环绕着长老读经的石头,飞鸟亲近入定中的修行者。这两个意象生动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也暗示长老已达到物我两忘的禅定状态。
尾联"敢言他世约,安养愿相亲"表达了诗人对来世再续前缘的期盼,希望能与长老在极乐世界再次相遇。这既是对长老修行境界的赞叹,也流露出诗人对清净修行的向往。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深山修行的生活图景。没有夸张的修辞,却在平淡中见深意,让读者感受到禅修的宁静之美。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修行生活的描写,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