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

东坡喜说鬼,妄言聊解醒。
本来无所为,妙语乃环生。
后世谈神怪,唯以寄劝惩。
颜夭蹠乃寿,此理既无凭。
况复涉三世,支离弥可憎。
纪氏作五记,文笔颇清明。
为有宣传意,难动识者听。
却有一节话,题曰绳还绳。
缚狐还被缚,报复相因承。
等是示儆戒,此意差可称。
孔子重直道,报怨得其平。
牙眼各相报,见于景教经。
儒家贵中庸,天主有威名。
同时传此语,不能违人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主要在讨论人们讲述鬼怪故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这些故事在文化中的角色。

首先,诗词提到苏轼(东坡)喜欢讲鬼故事,他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娱乐和消遣。这表明,鬼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吓人,还可以带来乐趣和启发。

接着,诗词批评了后世谈论神怪故事时,过分强调道德的劝诫作用。作者认为,这些故事中的道理常常牵强附会,甚至有些支离破碎,难以令人信服。比如,提到颜回早逝而盗跖长寿,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无法用简单的因果报应来解释。

然后,诗词称赞了纪晓岚(纪氏)的《阅微草堂笔记》,认为他的文笔清晰明了,虽然也有宣传道德的意图,但很难打动真正有见识的人。然而,诗词特别提到了《绳还绳》这个故事,认为它通过“缚狐还被缚”的情节,传达了报复和报应的道理,这种警示作用值得肯定。

最后,诗词引用了儒家和基督教的观点,强调孔子主张正直和公平的报复,基督教也有“以牙还牙”的说法。这表明,无论是儒家还是基督教,都认为报复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不能违背人情和公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讨论鬼怪故事的意义,揭示了这些故事在文化和道德中的复杂作用。它提醒我们,鬼怪故事不仅仅是娱乐,也可以传递深刻的道理,但要注意不要过分牵强,保持对人性和公正的尊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