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宗皇帝挽词 其三

元丰圣政洽隆平,溢⑴牍联篇载颂声。
皇武惟扬昭七德,帝华克协丽重明。
乔山去日乘龙驭,苍野巡时见象耕。
忆兆臣民蒙泽久,陨身思报一毫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歌颂宋神宗(元丰是他的年号)功德的挽词,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篇悼念皇帝的赞美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治国成就:前两句说神宗在位时国家繁荣("元丰圣政洽隆平"),史书上写满了对他的赞美("溢牍联篇载颂声"),就像现在媒体头条都在夸某个领导政绩好。

2. 文治武功:三四句用典故夸皇帝——打仗能彰显军威("皇武"句),文化建设也出色("帝华"句),相当于说"既能搞国防又能抓文化教育"。

3. 帝王气象:五六句用神话比喻——说皇帝去世是乘龙飞升("乔山"句),生前巡视民间时连大象都来耕田(夸张表现太平景象),就像现在说"伟人走了是去天堂,生前所到之处连动物都听话"。

4. 感恩之情:最后两句写百姓受恩惠太久("忆兆臣民蒙泽久"),作者想报答却觉得自己的命都不够抵("陨身思报一毫轻"),类似现在人说"您的恩情我们无以为报,献出生命都嫌不够"。

全诗用大量夸张比喻,把皇帝塑造成一个完美领袖,既展现古代文人的写作技巧,也反映了当时对皇权的崇拜。虽然现代人看来可能觉得过度美化,但这就是古代宫廷文学的典型风格。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