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顾亭林寻访南朝陈朝大臣陈顾侍郎(野王)遗迹时的感慨。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物是人非的苍凉感。
前四句写眼前荒凉景象:古老的寺庙几经变迁,如今只剩寂寞的禅房和蒙尘的佛像。但诗人笔锋一转,用"一旅勤王悬日月"追忆陈顾侍郎当年在侯景之乱时挺身而出、讨伐叛军的壮举,就像日月一样光辉永存。而"千秋护法"则暗示他死后仍在守护这片土地,只是如今只剩风烟弥漫。
后四句转入景物描写:平静的湖水泛着微光,古老的石碑静静矗立。诗人不禁想象:若陈顾侍郎在地下遇见旧主,是否还会像当年那样舍生忘死、精忠报国?"舍身曾否到诸天"这个问句,既是对英雄气节的赞叹,也暗含对当下世道人心的反思。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通过荒凉的现实场景与辉煌的历史记忆形成强烈反差,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忠义精神的可贵。那些石碑、湖水、禅房,都成为连接古今的媒介,引发人们对历史、对气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