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堤①
呜呼,河伯不仁。
令受民于天子,戕吾民,令宁当以身。
民为鱼兮,令不忍独生。
长鲸利齿饥蛟舞,欲诉冯夷逢帝怒。
可怜恨比沧溟深,碧血空斑堤畔土。
令有一片心,不化精卫魂,化为砥柱坚。
精卫只解衔木石,砥柱万古回狂澜。
呜呼,古之名贤率以死守职,公独不幸而罹不测。
君不见汉王尊、宋苏轼。
令受民于天子,戕吾民,令宁当以身。
民为鱼兮,令不忍独生。
长鲸利齿饥蛟舞,欲诉冯夷逢帝怒。
可怜恨比沧溟深,碧血空斑堤畔土。
令有一片心,不化精卫魂,化为砥柱坚。
精卫只解衔木石,砥柱万古回狂澜。
呜呼,古之名贤率以死守职,公独不幸而罹不测。
君不见汉王尊、宋苏轼。
现代解析
这首诗《神堤》用直白有力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核心是歌颂一位为民牺牲的官员,同时批判了自然灾害和官僚体系的黑暗。
故事梗概: 1. 开头控诉:直接骂河伯(河神)不仁慈,导致洪水泛滥,百姓遭殃。这位官员(“令”)宁愿自己死,也不愿看百姓受苦。 2. 悲剧场景:用“长鲸利齿”“饥蛟舞”形容洪水凶猛,官员想向天帝(冯夷)告状,反被天帝怒斥,暗指官场黑暗,申诉无门。 3. 精神升华:官员死后,他的心不变成精卫(填海的鸟),而是变成砥柱(中流砥柱),因为精卫只能衔小石头,而砥柱能挡住狂澜,寓意更伟大的牺牲精神。 4. 结尾对比:提到汉代的王尊和宋代的苏轼,都是历史上为民请命的好官,暗示这位官员和他们一样伟大,只是更不幸,遭遇了意外。
诗句亮点: - “民为鱼兮”:百姓像鱼一样被洪水吞噬,画面感极强。 - “恨比沧溟深”:遗憾比海还深,说明悲剧之重。 - “碧血空斑堤畔土”:官员的血染红堤岸,却徒劳无功,突出悲壮感。
核心思想: - 为民牺牲:官员把百姓生命看得比自己重要。 - 抗争精神:即使面对自然和官场的双重压迫,依然不屈服。 - 永恒价值:好官的精神像中流砥柱,永远值得铭记。
现代启示: 这首诗在今天依然有意义,它提醒我们: - 真正的领导应该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 面对不公和灾难,要有勇气抗争。 - 历史会记住那些为民奉献的人。
全诗用强烈的对比和夸张的比喻,让读者感受到官员的伟大和悲剧,语言直白但情感深沉,容易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