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永趋腾经打板箐渡潞江宿八湾地势盘郁炎瘴最深中间有磨盘风洞高梨冈分水岭蒲蛮哨五十三参皆危厓峻坂猿啼鸟语之处平生所未尝见者用韵漫咏
石盘风洞几高低,箐恶蒲蛮杂汉夷。
转饷坐看民力尽,何时销甲尉陀西。
转饷坐看民力尽,何时销甲尉陀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穿越险恶地形的旅途见闻,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
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刻画险峻环境:石洞高低错落,山路上汉人和少数民族混居,突出道路的崎岖和地区的荒僻。"几高低"三个字生动表现出山路起伏不平的景象,"箐恶"直接点明环境的险恶。
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写景转为抒情。作者看到百姓为运送军粮耗尽力气,不禁发出沉重叹息:什么时候战争才能结束,让边疆恢复和平?"转饷"指转运军粮,"销甲"是收起武器的意思,用具体细节展现战争对百姓的压榨。
全诗通过"险山恶水"与"民生多艰"的强烈对比,形成巨大张力。猿啼鸟语的自然景象背后,是百姓负重前行的身影。最后一句的反问,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隐含着对和平的期盼。诗人没有直接批判时政,但通过对景象的客观描写,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其中的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