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伏武仲诗

崇山栖凤,广泉含螭。
洋洋大府,俊德攸宜。
用集群英,参翼弘规。
皇晖增曜,明两作离。(一章)
爰有伏生,东夏之秀。
盛德如新,畜智如旧。
储材积艺,待时而茂。
九德殊涂,道将焉就。(二章)
邂逅之遇,良愿是适。
同闬比屋,笑语卒获。
望宋谓近,曾不咫尺。
一苇则杭,矧兹隔壁。(三章)
既近其室,不远其心。
齐此笃爱,惠予好音。
金声玉振,文艳旨深。
孰不歌咏,被之瑟琴(○文馆词林百五十六。)。(四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西晋文学家挚虞写给朋友伏武仲的赠答诗,用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欣赏和深厚情谊。全诗分为四章,每章侧重点不同:

第一章以"崇山栖凤"开篇,用凤凰栖息高山、蛟龙潜藏深潭的比喻,暗指伏武仲如同珍禽异兽般才华出众。后四句描写人才济济的朝廷中,伏武仲的德行能增添国家光彩,就像日月交相辉映。

第二章专门赞美伏武仲本人。说他像汉代传授《尚书》的伏生一样是东方俊秀,品德历久弥新,智慧深厚如陈年美酒。积蓄的才能如同待春绽放的花朵,虽然通往大道的途径不同(九德殊途),但他终将成就非凡。

第三章写两人的友谊。"邂逅之遇"指不期而遇的缘分,成为邻居后更增亲近。用"一苇杭舟"的典故(《诗经》中"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说:一束芦苇就能渡河,何况我们只有一墙之隔?强调心灵的距离比物理距离更重要。

第四章升华情感。说虽然住得近,但更难得的是心意相通。称赞朋友的文章如金玉般铿锵悦耳,文采华丽而思想深刻,美好得让人想谱成琴曲传唱。最后"被之瑟琴"的典故出自《诗经》,暗示这段友谊值得被传颂。

全诗亮点在于:把抽象的情谊具象化——用凤凰、美酒、待放之花等意象让才华变得可见;通过"隔壁却要渡河"的幽默对比,展现文人交往的雅趣;结尾的琴曲想象,让友谊获得了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诗中典故虽多,但都服务于真挚的情感表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