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诣郊外

久瘵积幽抱,端居乏欢趣。
日夕览郊园,俛仰增愁慕。
林静动风飙,川迥来云雾。
征蓬驶且断,栖鸟惊还聚。
感物悟时变,忧生测年暮。
衰颜渐已迫,稚齿谁能驻。
淹留岁方晏,沈吟日云屡。
有怀空若兹,无闻良可惧。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时间流逝的忧虑。诗人长期患病,心中积压了无尽的幽怨,生活平淡无趣,缺乏欢乐。他每天早晚都会去郊外的园子,但无论是俯视还是仰望,都只是增加了他的忧愁和思念。

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林中风起,云雾弥漫,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动荡和迷茫。他看到飘荡的蓬草和惊飞的鸟儿,感受到万物的变化,意识到时光的流逝。这种感悟让他更加担忧自己的生命,感叹衰老的逼近,青春的美好已无法挽留。

诗人停留在这样的时光中,反复思索,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心中充满了感慨,却无人倾诉,这种无言的孤独让他感到恐惧。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写,深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孤独无助的内心感受,以及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和哀伤。

薛蕙

薛蕙(1489~1539年),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薛蕙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薛蕙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薛蕙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