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甲寅立夏日同万红友吴天石过云臣斋头赏牡丹作

每到春馀,便过君家,来冲绮筵。
正楝花风里,金铃细响,湖山石畔,绣幔低褰。
绿叶扶红,琼酥衬紫,三种倾城各自妍。
疏狂客,更诗催弈圣,酒引僧颠(时苏仲补放庵上人在座)。
沈香不记何年。
算天宝风流事邈然。
记锦袍学士,新声倚曲,淡容虢国,薄醉朝天。
事去休提,愁来须谢,眼底明妆尽可怜。
春归矣,仗花间蜂蝶,邀取春还。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立夏时节,几位朋友相聚赏牡丹的闲适场景,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上片(前半部分)描绘了赏花聚会的欢乐画面:
1. 开头直接点明习惯——每年春末都会到朋友家赴宴,这次立夏又来赏牡丹。
2. 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环境:楝花随风轻响,湖石旁垂着绣帘,牡丹绿叶衬红花,不同品种争奇斗艳("琼酥衬紫"形容白牡丹像美玉,紫牡丹雍容华贵)。
3. 聚会气氛热烈:诗人即兴作诗,大家下棋饮酒,连在座的僧人都喝得尽兴("僧颠"指放庵上人喝得微醺)。

下片(后半部分)转入对历史的联想和当下的感悟:
1. 由牡丹联想到唐朝天宝年间的风流往事(唐玄宗曾用沉香亭赏牡丹,李白写"云想衣裳花想容"),但觉得这些往事已遥远。
2. 提到两个历史典故:"锦袍学士"指李白曾为杨贵妃写诗,"淡容虢国"指不施脂粉的虢国夫人,都是唐代与牡丹相关的名人。
3. 笔锋一转说:过去的烦心事不提了,眼前的牡丹就是最好的慰藉。
4. 结尾很巧妙:虽然春天走了,但看着花间忙碌的蜂蝶,仿佛又把春天请了回来。

全词亮点:
- 生活气息浓厚:朋友聚会、赏花饮酒的细节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 历史与现实交织:用唐代典故衬托当下赏花之乐
- 积极的生活态度:不沉溺过去烦恼,珍惜眼前美好
- 语言生动形象:如"金铃细响"写风吹楝花声,"绿叶扶红"写牡丹姿态

这首词告诉我们:美好的生活就在与朋友相聚的当下,在欣赏一朵花开的过程中。历史风云终会过去,但生活中那些简单的快乐永远值得珍惜。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