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清梦辞与贝廷琚博士同赋

愁云淡淡摇碧空,琐窗虚掩闲微风。
芳魂欲迷疏影乱,满庭细月香溟濛。
夜景沉沉春漠漠,翠禽啼春春不觉。
水涩铜龙漏转迟,霜华暗妒青绫薄。
恼情横玉泣小鸾,画屏残照围素寒。
起来重觅旧游处,晓烟十二空栏干。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春夜里的朦胧梦境,充满了细腻的愁思和唯美的画面感。我们可以从几个层次来理解:

1. 环境氛围:开篇用"愁云淡淡"和"虚掩的窗户"营造出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春夜场景。微风轻拂,月光朦胧,连花香都显得若隐若现("香溟濛"),整个画面像被罩上一层薄纱。

2. 时间流动:诗中通过"漏转迟"(古代计时器滴水声变慢)和"霜华暗妒"(晨霜悄悄凝结)的描写,暗示主人公在春夜里辗转难眠,感受着时间的缓慢流逝。黎明将至时("残照""晓烟"),昨夜的梦境已无处寻觅。

3. 情感表达:全诗没有直抒胸臆,但通过"恼情""泣"等词,以及"重觅旧游处"的动作,透露出主人公对逝去美好(可能是故人或往事)的追忆与怅惘。最后"空栏干"的意象,更强化了物是人非的失落感。

4. 艺术特色:诗人善用通感手法,将视觉(疏影)、听觉(翠禽啼)、触觉(青绫薄)、嗅觉(月香)交融呈现。特别是"画屏残照围素寒"这句,把月光照在屏风上的清冷感写得极具画面感。

整首诗像一幅水墨丹青,用含蓄的笔触勾勒出春夜独处时的微妙心绪,那种淡淡的忧伤与朦胧的美感,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东方美学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