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曾经热闹的宴会场所,如今却变得荒凉冷清的景象。
开头两句“元龙文宴地,乱草过阑干”点明了地点:这里曾是元龙举办文雅宴会的地方,但现在却杂草丛生,甚至长过了栏杆。通过对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接下来的“春尽游人少,堂虚积气寒”进一步渲染了冷清的氛围:春天已经过去,游人稀少,空旷的厅堂里积聚着寒意。这两句既写实景,又透露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
“深深尘榻在,片片落花乾”则通过细节描写来加深这种感受:积满灰尘的床榻依然在那里,干枯的花瓣一片片飘落。这些意象都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繁华的逝去。
最后两句“朋旧三年梦,临风独岸冠”抒发了诗人的情感:与朋友们的相聚仿佛是一场三年前的梦,如今只能独自站在风中,整理着衣冠。这里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成功地营造出一种物是人非、孤寂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繁华的感慨和对友情的怀念。它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