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夏钟舒先生
岁往方惊发,翁归益怆神。
见闻如梦寐,涕泪湿衣巾。
忆昔来京国,居亭与汝邻。
诗书知世泽,行谊识清贫。
把臂牛山顶,分携泗水滨。
刹尘无不涉,今古尽同论。
黾黾三更岁,飘飘一第春。
谁能忘故旧,翻使白头新。
佐礼重来日,迟回二十年(叶邻)。
登堂敷旧几,坐我率天真。
妻子多亡在,孙枝始一人。
凄凉感生世,笑谈间悲辛。
每诵予文句,朝闻夕可篇(叶宾)。
并欣神辨什,谁谓便宜然(叶人)。
一尽无多虑,千年不复亲。
柳条自荣悴,竹色倍伤神。
对酒思同酌,当歌无故人。
生涯知有极,世量渺无津。
舟航须疾作,无使更因循。
见闻如梦寐,涕泪湿衣巾。
忆昔来京国,居亭与汝邻。
诗书知世泽,行谊识清贫。
把臂牛山顶,分携泗水滨。
刹尘无不涉,今古尽同论。
黾黾三更岁,飘飘一第春。
谁能忘故旧,翻使白头新。
佐礼重来日,迟回二十年(叶邻)。
登堂敷旧几,坐我率天真。
妻子多亡在,孙枝始一人。
凄凉感生世,笑谈间悲辛。
每诵予文句,朝闻夕可篇(叶宾)。
并欣神辨什,谁谓便宜然(叶人)。
一尽无多虑,千年不复亲。
柳条自荣悴,竹色倍伤神。
对酒思同酌,当歌无故人。
生涯知有极,世量渺无津。
舟航须疾作,无使更因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悼念好友夏钟舒的深情之作,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生死离别的痛苦与对往事的追忆。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惊闻噩耗的悲痛(开头4句):作者突然听闻老友去世的消息,震惊悲痛到泪湿衣襟,感觉过往的相处像一场梦。
2. 回忆往昔情谊(中间大部分):详细回忆两人二十年的交往点滴:
- 当年在京城比邻而居,通过诗文往来了解对方清贫高洁的品格
- 一起登牛山、游泗水,讨论古今话题到深夜
- 二十年后重逢,老友家中只剩一个孙子,但依然乐观地谈笑论诗
- 特别提到老友总爱朗诵自己的诗句,两人精神共鸣的温馨场景
3. 面对死亡的感悟(最后8句):
- 用"柳条枯萎、竹子失色"比喻失去老友的伤痛
- 现在喝酒唱歌都找不到知音了
- 感慨人生短暂,应当珍惜时间("舟航须疾作"提醒要及时行动)
- 最后一句"不要拖延"既是自勉,也是对读者的生命启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家常话写深情:像"妻子多亡在,孙枝始一人"这样白描的句子,反而更显凄凉
2. 记录真实的生活细节:比如熬夜聊天、朗诵诗句这些具体场景,让感情更真实
3. 生死感悟有普遍性:最后对生命短暂的思考,能引起所有读者的共鸣
就像我们突然失去老朋友时,会翻看手机里的聊天记录和合影一样,这首诗就是古人用文字保存的"友谊纪念册",既有眼泪,也有温暖的回忆,最后升华为对生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