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孤独旅人在黄昏雨后的江边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呼应,传递出深切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晚雨涨平堤,沙边独杖藜"像电影开场:傍晚的雨水让江堤漫涨,一个拄着藜杖的身影独自站在沙滩边。这里"独"字特别重要,一下子就把孤独的氛围烘托出来了。
中间四句是两组精妙的对仗。先看"长风催雁北,众水避潮西":大风吹送着北归的雁群,江水却逆着潮汐向西奔流。这里用雁群北归反衬自己不能归乡,用江水的逆向流动暗示自己漂泊在外的处境。
"楚客相逢少,吴天入望低"继续深化孤独感:在异乡很少遇到同乡人,眺望远方只觉得吴地的天空都显得低沉。这里的"天低"不是真的天低,而是心情压抑时看什么都觉得压抑。
最后两句"故园无路到,春草自萋萋"最打动人心:想回家却找不到归路,只能想象故乡的春草依然茂盛生长。这里用"自"字很妙,说春草不管人在不在都照样生长,更显出人在他乡的无奈。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常见的自然景象——雨、风、雁、水、草——都变成了表达情感的符号。诗人不直接说"我很想家",而是让我们通过他眼中的景物感受到那种刻骨的乡愁。特别是最后用故乡的春草作结,留下无限遐想空间,让读者也能代入自己的思乡之情。
张斛
(约公元一一二0年前后在世)字德容,渔阳(治所在今天天津蓟县)人。生卒年均不详,辽时南渡,约金太祖天辅中前后在世。仕宋为武陵守。金建国,理索北归,官秘书省著作郎。善书画,工诗宇文虚中颇激赏之。元好问称:“其文笔字画,皆有前辈风调,宇文(虚中)大学士甚赏之。”(《中州集》)斛著有南游、北归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