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乐府十二首 其三 起龙谣

黔中怪底淫霖注,石腹龙藏不知数。
閒来龙穴看起龙,头大如瓮声疑钟。
晴天亦觉风雷涌,百步龙堂陷如冢。
排林牧马草不收,日盼生驹得龙种。

现代解析

这首《起龙谣》描绘了贵州地区一场神秘的"起龙"仪式,充满了奇幻色彩和民间信仰气息。

前四句写贵州地区连降暴雨,人们认为是藏在石头里的无数蛟龙在作怪。闲来无事时,当地人就去龙穴观看"起龙"仪式——巨大的龙头像水瓮那么大,发出的声音像钟声一样洪亮。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龙的神秘与威严。

后四句描写仪式的神奇效果:明明是晴天,却仿佛能听到风雷涌动;举行仪式的龙堂凹陷得像座坟墓。最后两句转到现实生活:因为暴雨毁坏了牧场,牧草无法收割,人们只能期盼着能培育出像龙一样神骏的马驹。

全诗巧妙地将神话传说与现实困境结合起来,既展现了贵州独特的民俗信仰,又反映了当地百姓面对自然灾害时的无奈与期盼。诗人用"瓮大的龙头"、"钟般的龙吟"等生动比喻,让这场神秘的仪式跃然纸上,读来既觉神奇又感真实。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