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夜宿邵埭》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夜晚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愁绪。
诗的开头两句“水栅千家市,烟村十里桥”,描绘了邵埭这个地方的繁华与宁静并存。水栅是指水边的栅栏,千家市则暗示这里是一个热闹的市场,而烟村则给人一种朦胧、宁静的感觉,十里桥则象征着交通的便利。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为后面的情感铺垫了背景。
接下来的“芦滩声霅霅,灯舫影摇摇”则进一步通过听觉和视觉来渲染氛围。芦滩上的声音沙沙作响,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而灯船的影子在水面上摇曳,增添了一丝神秘与不安。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波动。
“风止鸥机息,寒深酒力消”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感受。风停了,鸥鸟也不再飞翔,暗示了外界的平静与诗人内心的孤寂。而“寒深酒力消”则表达了诗人饮酒御寒,但酒力逐渐消退,寒意却更深的感受,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
最后两句“独眠无好梦,愁度最长宵”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心境。独自一人睡觉,没有美好的梦境,只有愁绪陪伴着度过这漫长的夜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也是全诗情感的高潮。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环境、自然景物和诗人自身感受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孤寂与愁绪。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等多种感官,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忧郁的夜晚场景,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情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