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吴桓王墓

吴王城外桓王墓,秋树连云棘树低。
宝气已随金雁化,磷光还照赤乌栖。
三分割据嗟何及,一代英雄孰与齐。
下马荒丘酹卮酒,不堪风雨晚凄迷。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对吴桓王墓的凭吊之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英雄的缅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分析:

1. 吴王城外桓王墓,秋树连云棘树低。
- 吴桓王的墓位于昔日吴王的城外。秋天的树木高大茂盛,连成一片,和低矮的荆棘树相互映衬。这里通过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萧瑟的氛围,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英雄的没落。

2. 宝气已随金雁化,磷光还照赤乌栖。
- “金雁”可能指吴桓王生前的宝物或墓中的宝物,这些宝物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失不见。而“磷光”是指墓中鬼火,这里指的是墓地的幽灵之火,仍然闪烁着。“赤乌”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国鸟,这里借指吴桓王。整句诗希望通过宝物的消失与鬼火的闪烁,来表达英雄虽然逝去,但其光辉仍能照亮后人。

3. 三分割据嗟何及,一代英雄孰与齐。
- “三分割据”指的是三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吴桓王在这一时期算是英雄之一。然而,诗人在感慨中表达了对这些英雄所处局势的无奈和感叹,认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在历史的大背景下显得无力。这里提到的“一代英雄孰与齐”,则是在感叹吴桓王这样的英雄,在历史舞台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4. 下马荒丘酹卮酒,不堪风雨晚凄迷。
- 最后两句描述了诗人亲自到墓地凭吊的情景。下了马,来到这片荒凉的土丘前,倒上一杯酒,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然而,这荒凉的景色、晚风中凄迷的景象,让诗人忍不住感伤和无奈。这里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是对历史的沉思,也是对英雄的缅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吴桓王墓的描写和对英雄的缅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英雄无常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英雄的赞颂,也有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以及对当今的反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