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古颂
其难其难,道亦大艰,或缺或完。
战国盗窃,嬴秦暴孽,遗风馀烈。
所存几何,枯株之柯,填源之波。
汉得天下,方有学者,其徒盖寡。
孝文孝武,稍稍复古。
仲舒之伍,巉岩峥嵘。
穷先王经,道乃大明。
西汉之风,与三代同,实儒之功。
晋魏寇雠,学者寖浮,不源而流。
齐梁之閒,斧斫刀剜,大朴益残。
隋唱唐和,元气尽破,为斯文祸。
学者皇皇,赋道大光,六经逃藏。
冶容艳肤,绣衣红襦。
众奔群趋,若大有为。
谓之背驰,终身寒饥。
物不终盛,皇帝有命,万口齐庆。
复明经科,大张网罗,海隅山阿。
麟之奔奔,凤之轩轩,龙之蜿蜿。
会稽之竹,昆崙之玉,牛山之木。
逢蒙执射,伯乐进马,造父御驾。
琴瑟既更,韶音游声,复还于今。
唐虞之谟,夏商之书,其庶几乎。
天下之赋,摧缩消沮,迷失道路。
革万世弊,兴万世利,繄我皇帝。
臣敢不歌,流为大和,百世不磨。
战国盗窃,嬴秦暴孽,遗风馀烈。
所存几何,枯株之柯,填源之波。
汉得天下,方有学者,其徒盖寡。
孝文孝武,稍稍复古。
仲舒之伍,巉岩峥嵘。
穷先王经,道乃大明。
西汉之风,与三代同,实儒之功。
晋魏寇雠,学者寖浮,不源而流。
齐梁之閒,斧斫刀剜,大朴益残。
隋唱唐和,元气尽破,为斯文祸。
学者皇皇,赋道大光,六经逃藏。
冶容艳肤,绣衣红襦。
众奔群趋,若大有为。
谓之背驰,终身寒饥。
物不终盛,皇帝有命,万口齐庆。
复明经科,大张网罗,海隅山阿。
麟之奔奔,凤之轩轩,龙之蜿蜿。
会稽之竹,昆崙之玉,牛山之木。
逢蒙执射,伯乐进马,造父御驾。
琴瑟既更,韶音游声,复还于今。
唐虞之谟,夏商之书,其庶几乎。
天下之赋,摧缩消沮,迷失道路。
革万世弊,兴万世利,繄我皇帝。
臣敢不歌,流为大和,百世不磨。
现代解析
这首《复古颂》是一首赞美复古、推崇儒家经典的诗歌。诗人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社会道德重建的期望。
首先,诗人从战国时期开始,批评了那个时代的混乱和秦始皇的暴政,认为这些都对文化造成了破坏。接着,他提到了汉朝的复兴,特别是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者如董仲舒等人的努力,使得儒家思想重新发扬光大,社会风气也逐渐恢复到了三代(夏、商、周)时的淳朴。
然后,诗人批评了晋朝和南北朝时期的学者,认为他们的学问浮于表面,没有深入儒家经典的精髓,导致了文化的衰落。特别是齐梁时期,文化更是被破坏得更加严重。到了隋唐时期,虽然文化有所恢复,但诗人认为这些时期的文风过于浮华,儒家的根本精神已经丧失。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认为人们追求的是表面的华丽,而不是真正的道德和学问。他感叹儒家经典被忽视,社会道德沦丧。
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悲观,他相信物极必反,社会终将会回归正道。他期待皇帝能够重新推崇儒家经典,恢复科举制度,选拔真正有学问的人才。他认为只有这样,社会才能真正复兴,儒家文化才能重新发扬光大。
最后,诗人以比喻的手法,描述了儒家文化复兴的景象,如麒麟、凤凰、龙等祥瑞的出现,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繁荣。他相信,通过皇帝的英明决策,儒家经典将会重新被重视,社会道德将会重建,万世的弊端将会被革除,万世的利益将会被兴利。
总的来说,这首诗歌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儒家文化的推崇和对社会道德重建的期望。诗人相信,通过皇帝的英明决策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儒家文化将会重新发扬光大,社会将会回归正道,实现真正的和谐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