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琴台墨池

寻春景物乍晴暄,连月余寒花未繁。
犬子琴台余古寺,扬雄墨沼但空园。
池边宿草交加绿,林外鸣禽相斗喧。
秀麦渐渐摇暖日,几重苍翠满郊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寻访古迹的所见所感,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的落差,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郊野画卷。

前两句写初春天气变化:连续阴冷后突然放晴,但余寒未消,花儿还没盛开。这里用"乍晴暄"和"花未繁"的对比,精准捕捉到早春特有的矛盾感——阳光虽暖,春意却未浓。

中间四句聚焦两处古迹:司马相如的琴台只剩破旧寺庙,扬雄的墨池也荒废成空园。但诗人没有停留在怀古伤今,而是笔锋一转,用"宿草交加绿"和"鸣禽相斗喧"的鲜活画面,展现废墟中蓬勃的生命力。枯萎的野草与新生绿意交织,鸟儿在林间欢快争斗鸣叫,这种热闹与古迹的冷清形成有趣反差。

最后两句视野放宽:麦苗在暖阳中摇曳,远望郊原已披上层层新绿。这里"渐渐"二字用得巧妙,既表现麦浪轻柔的动态,又暗含春天正在加速到来的趋势。全诗以苍翠满目的开阔景象收尾,将个人的访古之旅升华为对自然生命力的礼赞。

全诗最动人之处在于:诗人没有沉溺于物是人非的伤感,而是在荒废中看到新生,用草木禽鸟的喧闹生机,化解了历史遗迹的寂寥。这种对生命循环的坦然接受,让诗歌既有怀古的深度,又不失明朗的格调。

吴中复

(1011—1098)宋兴国永兴人,字仲庶。吴仲举子。仁宗宝元元年进士。知峨眉县,悉废祠庙,以荐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奏罢宰相梁适、刘沆。改右司谏。历知泽、瀛州及江宁、成德、成都、永兴诸府军。以沮青苗法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复坐事免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