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七十六首 其二十二

解语非干舌,能言不是声。
刹刹尘尘尔,何处著浑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语言探讨了深刻的禅理,核心是讲"真正的领悟超越感官和形式"。

前两句"解语非干舌,能言不是声"像在玩文字游戏:听懂话不靠耳朵,会说话不用出声。这其实在说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是心灵层面的,就像我们常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后两句"刹刹尘尘尔,何处著浑身"更有意思。"刹刹尘尘"指的是生活中无数微小瞬间和琐碎事物,诗人问:在这样纷繁的世界里,我们的"真我"到底在哪里安放?就像现代人常困惑:在忙碌的生活中,真正的自己到底在哪?

全诗像一则生活谜语,提醒我们:
1)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比如以为说话必须用嘴)
2)在快节奏生活中(刹刹尘尘)要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
3)真正的智慧往往存在于寻常事物中,需要用心去发现

这种思想对现代人特别有启发——当我们被手机消息、短视频包围时,这首诗提醒我们:重要的东西往往不在表象,而在用心感受的每个当下。

释师观

释师观(一一四三~一二一七),号月林,俗姓黄,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十四岁,入雪峰山投忠道者出家。年二十四,祝发受戒。谒證老衲于澧州光孝寺,扣可庵然、尤溪印于闽中,又从老衲移住饶州荐福寺。宁宗嘉泰元年(一二○一),住平江府蠡口圣因禅院。后历住平江府承天能仁寺、万寿报恩光孝寺、临安府崇孝显亲寺、开山湖州报因佑慈寺、平江府灵岩山崇报寺、临安府西湖澄翠庵、湖州乌回山密严寺。为南岳下十七世,大洪證禅师法嗣。嘉定十年卒,年七十五。有德秀编《月林师观禅师语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