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幼文幼文丁氏逸季侍童也常置帐中余从诸客徂伺得之赏其丰神莹彻为赋二首 其二
秋水为神隔绛纱,何年捧剑入王家。
床头梦有金茎露,庭后春生玉树花。
才比郤郎偏有意,色同弥子更无瑕。
他时倩汝汾阳宅,飞挟红绡上太霞(捧剑见唐小说)。
床头梦有金茎露,庭后春生玉树花。
才比郤郎偏有意,色同弥子更无瑕。
他时倩汝汾阳宅,飞挟红绡上太霞(捧剑见唐小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名叫幼文的侍童,诗人对他的才貌双全和超凡气质感到欣赏,并以此为题赋诗。
首联“秋水为神隔绛纱,何年捧剑入王家”,诗人用“秋水为神”来形容幼文的气质清澈如秋水,而“隔绛纱”则暗示他的美貌若隐若现,仿佛隔着红色的纱帘。后一句“何年捧剑入王家”则表达了诗人对幼文早年进入王家的好奇,仿佛他是从某个仙境中走来的。
颔联“床头梦有金茎露,庭后春生玉树花”,诗人通过“金茎露”和“玉树花”这两个意象,进一步赞美幼文的超凡脱俗。金茎露象征着仙界的甘露,而玉树花则象征着高洁的美丽,诗人暗示幼文的梦境和现实都充满了这种仙气。
颈联“才比郤郎偏有意,色同弥子更无瑕”,诗人用“郤郎”和“弥子”这两个历史人物来比喻幼文的才貌。郤郎是历史上的才子,而弥子则是古代的美男子,诗人认为幼文的才华和美貌都超过他们,且毫无瑕疵。
尾联“他时倩汝汾阳宅,飞挟红绡上太霞”,诗人表达了对幼文未来的美好期许,希望他能够像飞升的仙人一样,带着红色的丝绡飞向太霞仙境。这不仅是对幼文的祝福,也是对他超凡气质的再次肯定。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赞美了幼文的才貌双全和超凡气质,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欣赏和期许。诗中充满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仙境的向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限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