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华守为试院拟题于子厚之西亭

三旬补被西亭宿,卧对唐碑看不足。
重闱锁断夕阳天,恰以当时万竿竹。
直须彻棘对愚潇,始见西亭真面目。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西亭暂住时的所见所感,充满闲适与怀古的情调。

前两句写诗人连续三十天住在西亭,躺着欣赏唐代碑文都看不够——用"卧对"这个慵懒姿势和"不足"的感叹,生动展现了他对古物的痴迷。这里西亭就像个露天博物馆,让人流连忘返。

中间两句镜头转向环境:层层门墙锁住了夕阳余晖,此时窗外的万竿翠竹,和当年(可能指碑文记载的年代)的景象一模一样。这里"锁断"用得巧妙,既写实景又暗喻时光阻隔,而竹子成为连接古今的媒介。

最后两句是感悟:要等到科举考场(彻棘指考场)的喧嚣散去,像愚溪(柳宗元贬谪地)那样静下心来,才能真正看懂西亭的价值。诗人似乎在说,历史文物需要远离功利心才能品出真味。

全诗用"宿-看-锁-见"的动线串联,从居住体验延伸到人生感悟。最打动人处在于:那些看似普通的石碑、竹子,当人静心观察时,就成了穿越时空的密码。这种在寻常事物中发现历史余温的能力,正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