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谣五首 其三

一石水,五斗泥,浊流下灌清江低。
不望黄河清,但愿倒流直向昆崙西(其三)。

现代解析

这首《治河谣》第三首用简单直白的语言,道出了黄河泛滥的无奈和百姓的卑微愿望。

前两句"一石水,五斗泥"像记账本一样实在,用具体数字告诉我们:黄河水一半都是泥沙。这种夸张写法让人立刻感受到黄河的浑浊程度。"浊流下灌清江低"描绘出浑浊的黄河水倒灌进清澈支流的场景,就像一盆泥浆泼进清水缸。

后两句道出老百姓的心酸:他们早就不奢望"黄河变清"这种不可能的事,只敢许个更夸张的愿望——让黄河水倒流回昆仑山老家去。这种"以毒攻毒"式的愿望,既带着苦中作乐的幽默,又透露出面对天灾时的无力感。就像现代人说"既然解决不了问题,干脆让问题消失"的无奈调侃。

全诗妙在用最土的比喻说最深的苦,把治水难题转化成老百姓能懂的日常画面。不拽文词不说教,就像老农民蹲在田埂上发的牢骚,反而让几百年前的治水困境变得鲜活可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