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观察。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人在追求理想和现实生活之间的挣扎。
首先,“要人不论年”和“要珠不论钱”这两句,可以理解为在追求某些东西时,年龄和金钱并不是最重要的。诗人可能在暗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比如人的品格或某种理想,是不能用时间或物质来衡量的。
然而,接下来的“可怜走穷路,来到黄河边”则画风一转,展现了现实生活的残酷。无论有多么高尚的追求,面对生活的困境,尤其是经济上的困难,人还是会感到无奈和疲惫。黄河在这里可能象征着人生中的巨大障碍或无法逾越的困难。
整首诗通过对比理想与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复杂性的深刻理解。它提醒我们,尽管我们可能有崇高的理想,但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仍然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的深度,也让读者在共鸣中思考自己的生活选择。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