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南宋初年国家危难时刻的景象,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前四句说的是国家正遭受金兵入侵("群盗"指金兵),形势危急,只能依靠老臣吕颐浩来支撑局面。诗人建议朝廷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北方战事上("北顾"),同时暂时迁都到更安全的东南地区("东巡"指宋高宗逃往杭州)。
五六句用历史典故比喻当时局势:"肘足仪三晋"说的是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暗指南宋朝廷内部权力分散;"创痍又一秦"说的是秦朝暴政后的民生凋敝,比喻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新创伤。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诗人整夜睡不着,听着野外百姓的痛哭声,连路边行人都被这凄惨景象愁坏了。这里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生动展现了战乱时期普通人的苦难。
整首诗就像一幅战乱时期的纪实照片,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忧虑,更有对百姓疾苦的真切关怀。诗人没有用华丽辞藻,而是用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那个兵荒马乱年代的真实氛围。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