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原晚眺

斋头十日坐,兀兀倦腰足。携筇问东皋,村路渐能熟。

回溪抱柴门,水色净于沐。缘崖翳丛筱,一径出寒绿。

颓阳忽西匿,朔吹振林木。稍见烟中人,行行带归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的傍晚,走出家门,漫步到东边的田野,欣赏自然景色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傍晚的宁静与美好。

首先,诗人提到自己在家里待了十天,感到腰腿有些疲倦,于是决定出门走走。他拿着竹杖,走向东边的田野,渐渐熟悉了通往村子的路。这里的“东皋”指的是东边的田野或高地,暗示了诗人想要寻找一片开阔的地方放松心情。

接着,诗人描绘了回溪环绕着柴门,溪水清澈如洗。这里的“回溪”指的是曲折的溪流,“柴门”则是简陋的院门。诗人通过这些细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

然后,诗人沿着崖边的小路行走,周围是茂密的竹林,小径穿过翠绿的竹林,给人一种清凉的感觉。这里的“丛筱”指的是密集的竹子,“寒绿”则形容竹叶的翠绿色,仿佛带着一丝凉意。

随后,诗人注意到太阳突然西沉,北风吹动了树林,给人一种秋天的萧瑟感。这里的“颓阳”指的是夕阳,“朔吹”则是北风,暗示了秋天的凉意。

最后,诗人看到远处的烟雾中有人影,行人们带着归家的牛犊,渐渐走远。这里的“烟中人”指的是远处模糊的人影,“归犊”则是归家的牛犊,暗示了一天的结束,人们纷纷回家。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日傍晚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一片田野之中,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自然的魅力。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深刻的意境,让读者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