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幺令 天平道中
东风渐老,桃李争春色。
天半崔嵬在望,空外浮环碧。
步屧村村相似,黄蝶飞阡陌。
小桥溪侧。
依依杨柳,已觉垂条暗如羃。
迤逦危厓千仞,径路莓苔积。
上到白云泉畔,试作龙门客。
却叹范祠荒久,芳草埋碑石。
夕阳归迫。
折花满手,袖取山云杳无迹。
天半崔嵬在望,空外浮环碧。
步屧村村相似,黄蝶飞阡陌。
小桥溪侧。
依依杨柳,已觉垂条暗如羃。
迤逦危厓千仞,径路莓苔积。
上到白云泉畔,试作龙门客。
却叹范祠荒久,芳草埋碑石。
夕阳归迫。
折花满手,袖取山云杳无迹。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山间漫步的所见所感,像一组流动的风景镜头,充满画面感和人生感慨。
上片从春色写起:东风已不再新鲜,桃花李花争相绽放。远处巍峨的天平山隐约可见,天空泛着青碧色。走过一个个相似的村庄,黄色蝴蝶在田间小路上飞舞。溪边小桥旁,杨柳枝条低垂,已经浓密得像遮阳的帷幕。这些描写用"渐老""暗如羃"等词,暗示春光虽好却已近尾声。
下片转入登山历程:沿着长满青苔的险峻山路,来到著名的白云泉边,想效仿古人当一回"龙门客"(指有抱负的人)。却发现范仲淹祠堂早已荒废,碑石被野草掩埋。夕阳催促归程时,手里折满野花,想带走山间的云彩,却发现袖中空空——这个结尾很妙,既写实又富有哲理,暗示美好事物难以真正留存。
全词通过"荒祠""埋碑"与开头的"争春"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盛景难留的怅惘。最后"袖取山云杳无迹"的细节,把这种人生感悟写得既轻盈又深刻,就像我们拍照留不住风景的真实气息一样,美好总是转瞬即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