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竹十八韵

谁仿王郎子,庭前种修竹。清阴生晓云,远意近幽谷。

岁久太昏翳,客来为湔沐。掠地芟蒙茸,挥空除朴樕。

碧筱恶微琐,孤根赏幽独。惟防高节伤,不厌冗材秃。

露枝借蝉附,风干贻凤宿。筠消蝼蚁惊,影浅虻蚋哭。

减裁终瘦骨,潇洒自空腹。初劳拣择手,终入穷淡目。

月浪细摇金,秋声寒戛玉。差肩存挺直,乱眼憎拳曲。

洞然大夫心,卓尔高士躅。春风雨零红,林木霜换绿。

长久此君操,正可起颓俗。山阴牛羊侵,渭滨斤斧辱。

持君易金钱,伐尽犹不足。是中主人贤,不作薪藁束。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庭院里的竹子为主题,通过修剪竹子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世俗功利主义的批判。

开头写庭院里种着修长的竹子,清晨云雾缭绕,显得清幽雅致。但时间久了,竹子长得过于茂密,于是主人开始修剪。这里修剪竹子的过程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剪去多余的枝叶就像去除人性中的浮躁和杂念。

诗中特别强调要保护竹子的"高节"(象征高尚节操),不介意剪去多余的枝叶。修剪后的竹子更加挺拔清瘦,在秋风中摇曳生姿,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些描写都在赞美竹子所代表的君子品格:正直、清高、坚韧。

后半部分通过对比手法,批判了世俗对竹子的伤害:山阴的竹子被牛羊践踏,渭水边的竹子被随意砍伐,甚至被当作商品买卖。但诗中的主人不同,他珍视竹子的品格,不会把它当作普通柴火。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修剪竹子的物理过程,升华为人格修养的精神过程。作者告诉我们:就像修剪竹子要去除杂枝一样,人也要不断自我完善;真正的贤者不会随波逐流,而会像竹子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格。这种将日常生活哲理化的写法,让普通的事物承载了深刻的人生思考。

李新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