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杂诗一百八章 其三十四
广川古区要,城势如覆盆。
青山卓南障,削入天台根。
胡卢环西河,衡漳相吐吞。
百里见烽火,唇齿联平原。
安陵逼齐险,全赵兹户门。
遂使巨鹿马,不向中水屯。
客来揽形势,地阔沙浑浑。
清时重防守,谯角犹黄昏。
青山卓南障,削入天台根。
胡卢环西河,衡漳相吐吞。
百里见烽火,唇齿联平原。
安陵逼齐险,全赵兹户门。
遂使巨鹿马,不向中水屯。
客来揽形势,地阔沙浑浑。
清时重防守,谯角犹黄昏。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古代城市的地理形势和战略重要性,以及作者对当时局势的感慨。
首先,诗中提到的“广川古区要,城势如覆盆”形容这座城市位于广阔平原上,地形像倒扣的盆,易守难攻。接着,“青山卓南障,削入天台根”描写南面有高耸的青山作为天然屏障,仿佛直插云霄,地势险要。
“胡卢环西河,衡漳相吐吞”则说明城市的西面有河流环绕,水流湍急,形成天然的防御线。“百里见烽火,唇齿联平原”进一步强调了这座城市在战略上的重要性,烽火台遍布百里,与平原地区紧密相连,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
“安陵逼齐险,全赵兹户门”提到这座城市的安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是赵国的重要门户。“遂使巨鹿马,不向中水屯”则暗示由于这里的战略地位,敌人不敢轻易进攻。
最后,“客来揽形势,地阔沙浑浑。清时重防守,谯角犹黄昏”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赞叹和感慨。客人来到这里,看到广阔的地形和复杂的局势,感叹即使在和平时期,城市的防守依然严密,哨角声在黄昏时分依旧响起,提醒人们不可松懈。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城市的地理形势和战略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古人对防御的重视。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