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治装将归》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再次踏上旅途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漂泊生活的复杂情感。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又作瞿塘去”,说明诗人已经不是第一次前往瞿塘(长江三峡之一),暗示了他长期在外奔波的生活状态。“长为道路行”进一步强调了他频繁旅行的生活常态。
接下来,“滩名暗可数,风浪饱曾更”描述了诗人在旅途中经历的艰难险阻。他对沿途的险滩已经了如指掌,也多次经历过风浪的考验。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体现了诗人对旅途的熟悉和适应。
“僮仆般移惯,衣装结束轻”则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对旅行的熟悉和准备。他的仆人们已经习惯了搬运行李,而诗人的衣装也轻便简洁,说明他已经习惯了这种漂泊的生活方式。
最后两句“别多难得泪,不是总无情”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虽然经常离别,但他已经不再轻易流泪,这并不意味着他无情,而是因为离别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常态。诗人在长期漂泊中学会了坚强,但也难免感到孤独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旅途情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在长期漂泊中的坚韧与无奈。他习惯了旅途的艰辛,但内心深处依然有着对安宁生活的渴望。诗歌语言简洁,情感真挚,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复杂的心境和生活的无奈。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