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深庭夜寂,但凉蟾如昼。鹊起高槐露华透。听曲楼玉管,吹彻伊州,金钏响,轧轧朱扉暗扣。
迎人巧笑道,好个今宵,怎不相寻暂携手。见淡净晚妆残,对月偏宜,多情更、越饶纤瘦。早促分飞霎时休,便恰似阳台,梦云归后。
迎人巧笑道,好个今宵,怎不相寻暂携手。见淡净晚妆残,对月偏宜,多情更、越饶纤瘦。早促分飞霎时休,便恰似阳台,梦云归后。
现代解析
这首《洞仙歌》描绘了一个夜晚的私密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画面。
首先,诗的开头写夜深人静,庭院里一片寂静,只有明亮的月光洒落下来,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接着,诗中提到喜鹊在高槐树上飞起,露水透过树叶洒下,营造出一种自然的美感。这时,诗中的主人公听到了远处楼上传来的音乐声,那是一种悠扬的曲调,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情感。与此同时,金钏的声音和朱门轻轻扣动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神秘而温馨的感觉。
接下来,诗中的主人公迎接了一个人,这个人笑着调侃道:“今晚真是太美了,你怎么不来找我一起享受呢?”这句话透露出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然后,主人公描述了对方的样貌:虽然晚妆已经有些残了,但在月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对方不仅容貌动人,而且身材纤细,给人一种多情的感觉。
最后,诗中提到了分别的时刻。虽然两人相遇的时间很短暂,但分别时却像在梦中一样,仿佛一切都回到了原点。这里用“阳台梦云”来形容这种短暂的相遇和分别,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一段短暂而美好的相遇,既有夜晚的静谧,又有情感的涌动,给人一种既真实又梦幻的感觉。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