绀上人赴昆山叶太史茧园请席联句时宛陵施少参临安丁礼部邗上吴刺史吴门钱明府尤司理蔡茂才俱有和诗 其二
送汝归昆阜(甡),看君系草鞋。
法传迦叶妙(杉),诗比惠休佳。
初地从招手(甡),三江宛入怀。
朱门曾遍历(杉),可似住茅斋(甡)。
法传迦叶妙(杉),诗比惠休佳。
初地从招手(甡),三江宛入怀。
朱门曾遍历(杉),可似住茅斋(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绀上人)受邀前往昆山叶太史的茧园赴宴的场景,同时提到多位文人雅士一同和诗。全诗通过简洁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僧人超脱世俗的形象和诗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首联“送汝归昆阜,看君系草鞋”以送别开篇,用“系草鞋”这个细节刻画僧人简朴随性的形象,暗示他即将踏上归途。这里的“归”字既指返回昆山,也暗含回归自然本真的意味。
颔联“法传迦叶妙,诗比惠休佳”运用佛教典故,将绀上人的佛法修为比作佛祖大弟子迦叶,诗才比作南朝诗僧惠休,双重赞美突显其德才兼备。这种类比让读者感受到僧人非同寻常的修养。
颈联“初地从招手,三江宛入怀”笔锋一转,描写茧园景致。“招手”拟人化地表现山峦亲切之态,“三江入怀”夸张地展现胸怀宽广,既写实景又暗喻主人胸襟。空间由远及近的转换颇具画面感。
尾联“朱门曾遍历,可似住茅斋”通过鲜明对比,以富贵“朱门”反衬“茅斋”的清幽,在反问中流露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僧人看遍繁华却选择清修,这种超然态度令人敬佩。
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通过送别场景、人物刻画、景物描写和哲理思考的多层次展开,在18字中完成起承转合。诗中“草鞋”“茅斋”等意象的选择,与“朱门”形成强烈反差,突出淡泊名利的主旨。尾句的反问尤其耐人寻味,让读者自然体会到:真正的精神富足往往存在于简单朴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