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罗司理实之

衰病久忘情,相逢泪忽倾。
见君重娶妇,于我尚如兄。
秩满无人事,官卑有政声。
归装诗卷送,荐牍漕台迎。
二祖名俱重,孤身责讵轻。
长将今仕看,忽遣后图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位老友重逢时的复杂情感,以及作者对朋友仕途的感慨。全诗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人生际遇的变化,读来真挚动人。

开头四句写重逢场景:久病的作者早已看淡世事,但见到老友还是忍不住落泪。朋友已经再娶新妇,但在作者心中他仍是如兄长般的存在。这里"重娶妇"暗示朋友经历过丧妻之痛,"尚如兄"则体现超越时间的深厚情谊。

中间四句谈仕途境遇:朋友任期届满却无人事关系(暗指朝中无人),虽然官职不高但政绩出色。离任时行李简单只带诗卷,却受到漕台(掌管漕运的高官)的举荐。这里形成鲜明对比:清廉能干的官员反而要靠诗文才华获得赏识。

最后四句转为议论:提到"二祖"(可能指朋友家族先辈)名声显赫,如今朋友独自承担家族期望。作者劝诫朋友不要只盯着眼前官职,要为长远打算。结尾"忽遣后图更"像是突然醒悟的感叹,暗示官场变幻莫测。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泪忽倾"这个突然爆发的细节,生动展现压抑已久的情感
2. "官卑有政声"道出古代清官的典型困境
3. 结尾的劝诫既像对朋友说,又像对自己说,体现中年人对仕途的清醒认知

诗中既有重逢的悲喜,又有对官场现实的洞察,更有对朋友前程的关切,多重情感交织却不杂乱,展现出宋代文人诗特有的理性与深情并重的特点。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